电汇欺诈骗局的最新趋势:揭示并应对香港出现的最新手段
近年来,电汇欺诈威胁日益加剧,鉴于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其成为了诈骗分子特别青睐的目的地。犯罪分子采用越来越复杂的手段,包括使用虚假的电子邮件地址和网站制造电子邮件电汇欺诈骗局,欺骗个人和企业将资金转到未经授权的接收方。
-
加密货币和NFT投资欺诈:诈骗分子利用数字资产(如加密货币和非同质化代币(NFTs))的热度,通过虚假承诺来诱骗受害者进行高回报的投资。他们会创建虚假的网站、社交媒体账户和在线投资平台,使其看起来合法。 -
个人数据欺诈:这种欺诈类型包括窃取个人数据、欺诈性银行转账、身份盗窃和网络钓鱼等非法活动。受害者被骗提供个人数据给欺诈性的网站或电子邮件。诈骗分子还可能使用非法获得的个人数据来进行金融或其他类型的犯罪。 -
在线购物欺诈: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线上购物欺诈日益普遍。诈骗分子通常创建虚假的网站或在线市场,以大幅折扣的价格出售需求量很大的产品或奢侈品。一旦受害者付款,诈骗分子要么未能交付承诺的商品,要么发送假冒或劣质产品。 -
COVID-19相关骗局:新冠疫情大流行引发了新一波骗局,例如虚假疫苗预约、虚假在线个人防护装备销售和欺诈性的COVID-19检测服务。诈骗分子利用公众对大流行引起的恐惧和不确定性来欺骗毫无戒心的受害者。
-
成立反诈骗协调中心(ADCC):ADCC是一个跨部门单位,成立于2017年,协调在香港打击欺诈的工作。ADCC与执法机构、金融机构和其他组织密切合作,提高公众对欺诈风险的认识,并加强对欺诈活动的侦查和预防。在2022年,ADCC在打击电讯诈骗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拦截超过13亿港元的款项,阻止了500多起欺诈案件中的受害者向诈骗分子汇款。此外,香港警务处加强了情报主导的行动,破获多个诈骗团伙,并逮捕了约1,300名参与此类活动的人士。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警方成功地进行了“UPSHORE行动”,破获410起电话欺诈案件,逮捕了205人,并截获了超过2000万港元的涉案资产。[2]有赖ADCC不断的努力,加上其与其他机构的紧密合作,显著减少了香港电汇欺诈骗案的数量。 -
香港警务处发布的“不同意处理书”(Letter of No Consent):在“不同意制度”下,银行在正式向法院申请和获得有关银行账户的限制令之前,香港警务处可以向银行发出一封“不同意处理书”,暂时以非正式冻结涉嫌欺诈转账的银行账户。在涉嫌欺诈转账的情况下,香港警务处发出“不同意处理书”的最低门槛为港币100,000元(约合美元12,820元)。‘ 2021年底,香港高等法院在Tam Sze Leung & Ors. v. Commissioner of Police [2021] HKCFI 3118 案件作出判决,裁定香港警务处发出“不同意处理书”的做法是违法的,因为其超出了《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香港法律第455章)的规定,未经法律订明,且对《基本法》第105条规定的财产使用基本权利构成了过度干扰(disproportionate interference)。 2023年4月14日,香港上诉法庭在Tam Sze Leung & Ors v Commissioner of Police [2023] HKCA 537案件中推翻了高等法院的裁决,并确认了“不同意处理书”的合宪性。这个上诉裁决对网络欺诈的受害者来说无疑是好消息,因为只有尽早取得“不同意处理书”才能在与时间赛跑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资金不被诈骗分子进一步耗散。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香港警务处发出冻结银行账户的“不同意处理书”只是暂时性,他们通常会被进行定期审查,所以有效期一般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另一方面,银行需要根据自己的评估行事,在没有法院命令的情况下通常不会长时间冻结客户的银行账户。为保险起见,香港警务处通常建议受害者向香港法院提起紧急民事诉讼,针对持有或对所寻求追回的资金有厉害关系的人提起诉讼,例如,申请紧急的单方面禁制令来冻结银行账户,以确保诈骗分子无法再获取该资金。 -
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PDPC):PDPC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护个人数据,包括组织网络研讨会,向公众和组织介绍《个人资料(私隐)条例》(香港法律第486章)项下他们的权利和责任。PDPC还与其他监管机构和执法机构密切合作,打击个人数据欺诈和其他形式的网络犯罪。他们合作进行调查,并分享情报,以追查和起诉从事与个人数据有关的非法活动的人员。 -
推出“Scameter+”移动应用程序:2023年2月,香港警务处推出了“Scameter+”移动应用程序,作为Scameter搜索引擎的扩展,帮助公众识别潜在的欺诈和网络陷阱。该应用程序允许用户通过输入平台帐户名称或号码、付款帐户、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或URL,快速评估欺诈风险。Scameter+ 还提供欺诈预防建议、实时推送通知,并允许用户查看和共享反欺诈信息。Scameter系列数据来源十分广泛,包括公众报告给香港警务处、组织提供的信息、可疑电话号码数据库以及信息安全公司的实时分析。通过在移动设备上轻松使用该工具,香港警察处力图增加公众意识,增强个人保护自己免受潜在欺诈的能力。请访问Scameter网站下载“Scameter+”应用程序:https://cyberdefender.hk/en-us/scameter/。
-
积极预防欺诈:实施完善的安全措施,如双重身份验证和员工培训,以最大限度降低成为电汇诈骗受害者的风险。实时了解最新的欺诈手法和趋势。 -
快速采取行动:如果怀疑遭到电汇欺诈,请立即联系您的银行报告此事件,并请求暂停交易或撤回资金。在这些情况下,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快速采取行动可以大大增加您收回资金的机会。 -
联系律师:尽快聘请值得信赖和有欺诈追回案经验的律师。他们可以帮助您处理复杂的法律难题,协助向香港警务处提交申请,并启动民事诉讼以追索您的资金。 -
了解您的法律途径选择:经验丰富的律师可以帮助您了解追讨资金的有效法律途径。其中包括申请禁制令、披露令或采用取证工具如申请第三方披露令(Norwich Pharmacal)和根据《证据条例》(香港法律第8章)第21条提出申请。 -
与执法部门合作:与香港警务处和其他相关机构合作,共享信息并协助调查。这种合作可以帮助识别和起诉诈骗犯,最终有助于打击电汇欺诈。 -
购买网络犯罪保险:网络犯罪保险可以为电汇欺诈、数据泄露和其他网络相关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提供赔偿。它可能涵盖诸如法律服务费用、调查费用、公关关系、通知费用和监管罚款等费用。确保您与有经验的保险代理或经纪人合作,定制适合您特定需求并对各种网络风险提供足够保障的政策。 -
保持警惕:即使成功追回了您的资金,也必须保持警惕,并不断更新您的安全措施,以防范未来的威胁。定期审查您的内部流程和程序,并对员工进行培训,教导他们如何识别和应对诈骗分子的欺诈企图和行为。